根据国务院确立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加快山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关系,省委省政府提出“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号召。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焦炭生产基地和全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天然气有5条国家级过境管线,分别是中石油的陕京一、二、三线、西气东输一线,中石化的榆济线。山西煤层气探明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其中,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6.85万亿立方米,占68.5%;河东煤田煤层气资源量2.84万亿立方米,占28.4%。沁水、河东两大煤田为主要赋存区,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93%以上,是山西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大重点区域。2011年我省地面煤层气抽采量20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开采量87%(全国为23亿方),地面煤层气利用量15亿立方米,占全国利用量的83%(全国为18亿方)。在山西省发改委制定的《山西省“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气化山西”的目标是:到2015年,山西省“四气”供气总量达到218亿立方米,总利用量达到111亿立方米;到2023年,“四气”年供气量达到379亿立方米,实现119个县市区天然气、煤层气全覆盖,交通干线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如此宏大的发展前景,产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同样紧迫。到“十二五”末,山西燃气长输管网铺设将达到5000多公里,按照理论上每公里设计1名工程技术人员计算,长输管线人才需求5000余人。煤层气转化利用方面,按照规划,将建设煤层气液化工厂50多座,理论操作技术人员每座100人,人才需求5000余人;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将建设300多座,按照每座设计30人计,理论操作人员需求近10000人;加上燃气119县市全覆盖项目,人才需求空间广阔。
目前,受传统教育观念及体制影响,燃气工程类学校在国内屈指可数,省内更是处于空白,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一方面燃气企业招不到专业对口的员工,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盲目跟风追求二本、三本等本科院校,不考虑专业技术及就业前景,导致这方面人才供给严重短缺。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未雨绸缪,率先在省内开设燃气工程类专业。
山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要实现“气化山西”的发展目标,人才是关键。只有形成源源不断的燃气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才能支撑整个燃气产业、行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m.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主要专业:高铁乘务、航空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焊接技术应用、客户信息服务、汽车修理、化妆、美发、美容、烹饪、西点、汽车美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影视动画、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影视表演、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现代通信技术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空乘

主要专业:电气化铁道供电、高铁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邮轮乘务、航空服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汽车修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空乘、铁道信号施工与维护

主要专业:高铁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航空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

主要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施工与维护、高铁乘务、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空乘、航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