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铁路技师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提升内涵、彰显特色”为抓手,大胆实践,深入推行一体化教学,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企业充分肯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莅临学院听取国家级技能大师刘磊汇报
一、主要做法
1.理清思路,探索特色培养模式。一是积极推广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性。二是积极“对接国家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对接学生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将机械、电气、土木工程专业实训项目与课程进行重构、整合,根据培养目标,分层次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分项目、分模块、分时分段统筹推进。
2.规范管理,不断夯实教学基础。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优化调整专业教研室,教研主任实行公开竞聘,修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办法》,聘任15名骨干教师为专业建设带头人,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二是成立校企合作部,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依托央企办学优势,将企业岗位需求融入学院人才培养之中,实现企业个性化定制培养,与企业开设“尚智班”“晨曦班”“高技能人才培养班”等特色订单班。
3.创新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调整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程度之后,新增电气化铁道供电、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铁道信号、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等专业。二是优化数学内容,打造精品课程,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行业、职业、专业特点,由企业专家参与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源。
4.优化结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评选,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和工作激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二是完善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在职培养、企业实践、短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聘请优秀毕业生、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白芝勇为客座教授,多次指导学院教师;首批13名教师在暑假分别赴宁波、上海、天津、青海等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人均学习23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取得成效
1.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学院凭借过硬的培养质量,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甘肃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优秀集体”等。
2.招生就业良性互动。学院以中国中铁为依托,先后与中国铁建、中国水利水电三局、甘肃铁道综合工程勘察院、中交天和、中铁二十一局、甘肃一建、甘肃六建、浙江吉利汽车、中建西南勘测院深圳分公司等社会用工单位签订了就业安置协议。
3.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坚持日常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2021年甘肃省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中1名教师、2名学生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甘肃选拔赛中,获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
4.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院按照在职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持续进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比例超过40%。学院中、青年教师占比85%,本科学历以上占比91%,中、高级职称占比74%,国家级大师1人、省级大师2人。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3人次,省部级奖励8人次,市厅级奖励30余人次,2021年申报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2项。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人社部《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在省市人社部门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把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推动学院办出特色、办出优势,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深化改革,踔厉奋进,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m.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