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铁路技师学院的职业技能表,广东省技师学院,职业技能证书】《广东职业技能报》刊登广东省技师学院世赛成果转化的报道:
世赛,撑起技工学子一片向往的天空
近日,学院世赛成果转化的相关报道刊登在《广东职业技能报》上,引起广泛关注。让我们也一起了解一下!
编者按:世赛,有没有必要这么重视?世赛的集训基地,花费巨大,就为培养那么一两个选手去争几个荣誉,值得吗?这些年来,这样质疑的声音时有出现。笔者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对世赛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以及世赛的意义,有着一些自己的理解。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51所,在校生445万人。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技师学院,在册学生约1.4万人,建成了电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两个项目的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从这两个基地里,走出了3位世赛冠军、5位国赛冠军,还有许多软硬件工程师,行业佼佼者。世赛基地对于我们,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也是引领和荣耀,让所有的师生都受益。
“没有省技师学院,没有世赛这个平台,我们都不知道孩子将来的路在何方,怎样在社会立足?”这是一位家长的肺腑之言。他的孩子,叫江南,前不久获得了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银牌。在就读广东省技师学院前,他是一个重度“社恐”,融不进班级,旁人也走不进他的世界。直到他开始进入技工学校,进入世赛选拔集训梯队,电子技术向他敞开了大门。他沉浸在电路设计、编程、制作各种只能小玩意中。因技能水平突出,江南得以留校任教,开始尝试将自己的为之骄傲的技术一点点地传授给新入电子世界大门的学生。
江南的故事不是个例,还有一群跟他一样的迷惘的孩子,通过世赛的选拔机制,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看得到的未来
在广东省技师学院,曾伟业、刘泽龙、陈智勇、刘思雨、曾振江、邓思忆、江南等,都是学业成绩不太突出,受前辈们技能成才故事的启发,最终选择走技能之路,希冀未来也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人生抱负。他们通过竞赛选拔,最终站上国赛、世赛的领奖台,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受他们的影响,争相在技能学习中奋发努力,经层层选拔,进入竞赛集训梯队,虽没能获得至高荣誉,但也“逆袭”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佼佼者。其中,刘泽龙、陈智勇、刘思雨等在国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企业争相邀请,薪资待遇“非常Nice”,如温子健、匡传富、张勇浩等在竞赛集训队训练的选手,在还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企业抢先“预定”。他们从世赛基地出来后,基本都成为了软件、硬件工程师或是科研项目高级技术员。其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某教授课题组实验室,先后3次致信学院,分3批聘请了7名集训队员,从事科研和教学仪器的软硬件研发。深圳赛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从我们在北大就业的学生中“挖”出了张勇浩,并通过他的介绍,先后又聘了另外2名集训队员,一起负责医疗设备的软硬件开发。还有不少从世赛基地走出来的学生,深受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等地的企业的青睐,他们的月薪最高达2.6万元,平均月薪为1.2万元。另外还有4名选手留校任教。技能,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在向他们招手。
握得住的现在
如何让世赛选拔人才的机制、世赛的平台、世赛的资源在现在、在此时,发挥它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赛时应用,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径。“要让我们的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基地,不仅仅为竞赛选拔培养人才,也同样能惠及更多普通的学生。”学院院长陈苏武这样要求的。
设在广东省技师学院的电子技术项目集训基地,就充分利用世赛设备和资源,根据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与标准,将3个模块细分为13个子模块17个技能点,从专业基础模块到专业核心模块,再到考证教学模块,最后是企业实习模块,形成层次递进、技能递进、岗位递进等适用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根据这个课程体系,教练们还编写出版了《电路基础与实践》《数字电路基础与实践》《电工电子技术与实践》等工学一体化教材。国家集训队的专家和教练、世赛选手定期进班级授课,班级学生进世赛基地训练。
在这里,有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为学生答疑解惑,有最先进的设备让你动手实践,也有当前企业应用最新、最广泛的技术资料,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了解到国际前沿技术、企业应用设施等,信心满满走上就业岗位。教练们既倾囊相授专业知识,也言传身教学习习惯与经验,甚至将自己这些年来“踩过的坑”都记录整理成册指导学生“避雷”。
“自从走进世赛集训基地,我就感觉自己的眼界提升了。以前总觉得世界技能大赛遥不可及,那些‘高大上’设施设备压根不敢上手碰。但现在我不仅能上手操作工作台上的各种设备,还能与世赛冠军、专家、教练面对面交流,向他们讨教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学习他们考虑问题和面对困难时的方式方法”,今年才走进世赛集训基地开始学习的王同学很有感触,“我感觉我现在的学习特别充实,我的精神也很满足。”
挺得住的腰杆
世赛集训基地的功能,除了训练选手和学生,还有很多拓展应用,如将选手训练项目转化成实用专利成果,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近几年,世赛基地的专练与选手一道,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改进技术,获得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
开展校企合作,让专业技术服务于企业生产,也是世赛集训基地拓展应用方向项目转化成果之一。2020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使用的“竞赛管家-赛场多功能机”,就是由世赛电子技术项目团队师生结合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和企业的需求,利用所学技术自主研发的一款可移动和可编辑的专用于赛场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全新多功能呼叫系统,该项目与广州全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实现了信息交互,动态显示、赛务管理等功能,并再次应用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上。
除此之外,在开发职业等级认定题库,助力行业大赛方面,学院世赛集训基地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依托电子技术世赛国家集训基地,专练团队将世赛相关标准与行业标准整合,牵头开发了广电和通信设备装接工、调试工,电子专用设备装接工、调试工两个工种中、高级职业等级认定理论与实操题库,并在省内相关学校开展了职业等级认定工作。在中央军委举办的技能大赛中,世赛基地的专家和教练结合竞赛实际情况,将世赛标准深入融入竞赛技术文件、编制培训大纲并培训参赛学员,使广大从业人员在理论知识、技能水平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提升。
这些成果,都让人们对技工教育的看法有了一些转变。让我们技工院校告别了“流水线操作的”“工地搬砖的”等刻板印象,获得更多体面与认可。
留得住的精神
世赛金牌的背后,既有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也有省人社厅对世赛的重视,还有学院多年来在专业发展上的厚积薄发。但选手们通过世赛的舞台,不仅仅获得专业技术的提升和荣誉,还传承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勇敢追梦、技能报国的新时代青年技工学子精神。
广东省技师学院的中心大道,被命名为技能大道,学生们戏称“技能明星大道”。这是广东省技师学院学子接受精神洗礼的“第一站”。如今,矗立“榜首”的正是世赛冠军和教练专家团队的“技能明星”,他们不被中考失利的挫折所打倒,在技工学校里重新扬帆起航,勇敢追逐心中的技能梦想,并凭借着这一技之长,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为智能制造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泽龙说:“迎难而上方能百炼成钢,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既是新时代技工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我很庆幸我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希望自己践行青春誓言,勇载历史使命。”
陈智勇说:“执着前行,为梦想深耕不辍,技能成才路也是一条‘阳光大道’。”他们通过言传身教,通过国旗下的讲话,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尽情演绎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技工的追梦故事。
所以,世赛对我们技工学校、技能人才而言,是成才的阶梯,是实践的平台,是向往的天空。它让我们眼前有光,脚下有路,远方有灯!
以上就是3721职校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广东职业技能报》刊登广东省技师学院世赛成果转化的报道郑州铁路技师学院的职业技能表,广东省技师学院,职业技能证书信息。希望对广大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会有专业老师给你解答。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m.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