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被业内认为是教学领域最高级别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围绕课程展示在教育教学层面的专业实力,在三尺讲台的较量中精进专业理解。历届赛事从不缺少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身影,由四人组成的团队用实力说话,在2021年比赛当中一举夺得全国二等奖,也刷新学校在此项赛事的获奖纪录,彰显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成果。据悉,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连续3年参加国赛,均收获了值得点赞的成绩。
凭实力说话,与高手过招捧回大奖
这支捧回全国二等奖的团队,由孟静、王恺莉、郭洁、陈小玉组成,都是久经沙场的教学老手,在一场与全国高手的较量中摘得突出名次,对于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而言,又是一次突破。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赛项,这支团队合力呈现了精彩的《市场营销策略》课程,最终以突出表现捧回全国二等奖,在全国教师中展示了团队的专业和风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2018年设立,代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最高水准,历届赛事,均有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身影,历史最好成绩为全国三等奖。高手之多、要求之高,是这支参赛队伍最为真切的感受,想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作为团队负责人、有三次参赛经历的孟静告诉记者,四个人组队各有分工,其中,孟静与陈小玉负责报告展示和答辩,王恺莉与郭洁则负责课堂展示板块,把目标定在“保三争二”,开始了向着国赛进击的旅程,从市赛、省赛一路到国赛,备战历程长达一年之久。
一组数字诠释竞争的激烈,这次大赛共1045件作品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中职组一等奖45个,二等奖93个,三等奖142个。孟静告诉记者,国赛以线上形式进行,团队必须准备16节课内容。但距离国赛还剩下一个月时,无生课堂须调整为互动课堂,对参赛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渐渐成熟的备战课程,只能全盘推翻重新打磨。庆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人团队在国赛舞台配合密切,以二等奖成绩让大家长舒一口气。与此同时,刷新了学校在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精心打磨锤炼,一场大赛获益颇丰
回顾一路的参赛经历,四人可以说百感交集,日夜为之努力的画面,似乎依旧停留眼前。记者从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了解到,这支教学团队历经校级培育和筛选、市级和省级初赛和决赛、国家级初赛和决赛等层层选拔,对参赛作品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地锤炼。层层选拔是对课程不断进行打磨,团队负责人孟静记得,仅是参赛课程的主讲内容,便经历了三次修改,录制了三遍录像。团队最初的课题与疫情相关,后来又修改为乡村振兴主题,最后再具体化到新营销方向,每一次变更都堪称一次推倒重建,对身心都是一场极大的磨砺。
在全力备战的那段日子,四个人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磨课,几乎放弃了所有假期和陪伴家人的时间。记者了解到,团队中三位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郭洁、陈小玉还是高三送考教师,王恺莉、孟静要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此外,孟静可以说是双线作战,正在参加班主任能力比赛,同样也是一场国家级比赛。虽然每个人都肩负多项教育教学任务,但是四人仍然以饱满的热情,秉持“追求卓越、努力拼搏”的信念积极备战,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国赛当中交上了一份答卷。
一场备战大赛的历程收获颇丰,拿到高质量奖项仅是一个方面,也使得团队陷入对专业课堂的思考,构建新的课堂生态来驱动学生学习力。团队还整理出一套活页式教材,计划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最终作用于学生专业的成长。孟静说,原来使用的教材以国外企业案例居多,她们这次则把国内企业案例融入,把民族品牌、国货产品案例融入市场营销课程,希望将市场营销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教研氛围浓厚,实力拿奖成为风尚
在国赛当中获得优质奖项,与学校近年来紧抓教研息息相关,更是学校实力的真实写照。记者从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获悉,学校师生近年在各级各类比赛屡创佳绩,尤其教育教学方面呈现欣欣向荣之势。“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迎来变革,各类赛事也随之出现新变化。”孟静回忆多次参加相应赛事的经历,感受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感悟新时代对职教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感恩于市教科院以及学校的指导和帮助。
由教育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柳杰、杜玲玲、尚梦芳、倪艳青组成团队,精心研发的课程《小商品走向大世界---实用出口贸易操作流程》,在996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三等奖;在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徐海娣、栾成梅、陈珝、杨晓丽4位组成团队,以《学“语”致用——我为研学团做向导之行·食篇》荣获公共基础组一等奖,该作品也是山东省参赛团队唯一一个英语课程一等奖作品……类似教学奖项数不胜数。
如今,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浓厚,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每年都有新课题立项。近五年数据显示,学校有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立项、结题。统计数字显示,十三五期间,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有93人次在市学生技能大赛和各类竞赛指导学生获奖,12人次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及行业大赛获奖,13人次获得全国行业大赛辅导教师奖,15人次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和德育活动指导教师……市一级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评选,也从不缺少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身影。
建专家型队伍,为学生成长赋能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研究课题,在做好教书育人本职的同时,积极展现教师教学风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校长褚维东介绍,教师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底气,更是推动学生成长最为直接的人。学校不遗余力继续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推动“名师工程”“传帮带工程”“外引工程”,意在培养更多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依托越来越强大的教师队伍,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广大一线教师深入研究信息化教育教学方法,营造起了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也打造出一批优秀课程和课堂,逐步推进了精准化课堂实施,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学生也深受其益,不仅在春季高考等各类考试成绩突出,更在各级各类学生专业大赛摘金夺银。
“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最终目的还是推动课堂改革,赋能于每位学生成长,让看得见的变化发生在学生身上。”褚维东告诉记者,学校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希望使学生实现行业实际与岗位要求、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对接,擦亮“外语+外贸”专业特色招牌,打造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外经贸专业群,培养更高水平的外经贸专门人才。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m.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